携手“1+6”  争做文明小公民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全国著名的大作家。在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很难受,秘书慌忙说:“我去叫大夫!”正当他欲推门出去求救之际,却听见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话没说完,老人就晕了过去,并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他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夏衍。你知道老人临终没有说完的那个字是什么?是“请!”

  同学们,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老人极其艰难又极自然地说“请”字,仅仅表现为礼貌吗?老人的遗言厚重无比,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礼貌是对人的最起码的尊重;文明礼貌是一种修养。这就是夏衍老人的人格魅力,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写出品质高的作品,才能赢得成功的人生,获得别人的尊重。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可是,我们遗憾地看见,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华文明丧失殆尽。

11月20日,我们杭州地铁试乘的最后一天,乘客在享受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却做出令人失望的不文明行为:抢座的,打架的,踏扶手的,吃东西的,甚至随地小便的……他们的言行不是在给我们杭州人抹黑吗?

今年国庆节长假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怎不令人感到痛心?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听闻此言,难道我们不感到惭愧吗?想想香港居民对大陆的游客怨言颇多,不也是因为内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香港人民的生活吗!

同学们,文明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文明是一种素质,是根本不用人提醒的一种习惯。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国耻啊!文明说大很大,因为它凝结着民族的性格,展示着社会的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同样道理,中华民族要傲立于世界,就必须从文明礼貌抓起。

文明说小也很小,它就在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言谈中,就在我们一个细小的行动中,就在我们对他人的关爱中,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并真切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   

文明是什么?是四(2)班周熠看见校园有薯片袋低头捡起的行动;是二(6)班陈逸帆看见班级书架乱了主动整理图书的行动;是三(4)班陈煜同学一早到校自觉读书的好习惯。是四(5)班吴晓婷、吴雨萌、四(1)班的彭启龙、沈逸涛、二(5)班的郑天祺等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文明礼貌是如此简单易行,却又如此温暖人心!

目前,我们杭州正在强调“公共空间意识”,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其中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观念,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体谅他人即体谅自己的“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同学们,有谁愿意生活在垃圾遍地、秩序混乱的校园中呢!作为学生,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携手1+6,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以文明的言行去影响带动周围的人,让文明之花开遍杭城。

同学们,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生活细节中品味文明,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